Intel Alder Lake 12代酷睿采用了特殊的混合架構設計,融合高性能P核、高能效E核,俗稱“大小核”,無論單核性能還是多核性能都是突飛猛進。很多人質疑,為什么桌面產品還要孱弱的小核?它的性能到底是什么級別?
Intel官方稱,同等頻率下,小核性能比10代酷睿還要高1%,比大核只弱了27%,其在桌面上的主要用途是提升多核性能。
TechPowerrUp近日進行了一項特別的測試,找來一顆旗艦i9-12900K,除了正常跑分,還分別關閉所有小核、所有大核(和超線程),而且都設定在3.9GHz頻率下(大核基準頻率),看看性能、功耗到底差多少。
具體每個項目的跑分就不一一列舉了,只看綜合比例。
CPU基準測試,小核性能相當于大核的大約66%,比官方宣傳弱一些,對比全開則相當于大約45%。
720p、1080p、2K、4K四種分辨率的游戲測試,小核性能分別相當于大核的68%、75%、82%、96%,因為隨著分辨率的增加,RTX 3080顯卡逐漸成為瓶頸。
再看功耗,待機情況下,只開小核和全開幾乎沒區別,因為12代酷睿的電源管理已經很到位,但如果只開大核,功耗還是會略高一些。
單線程功耗,只開小核、只開大核區別不大,都不到80W,但全開會超過90W。
多線程功耗,只開小核僅消耗了118W,比只開大核低了32W,而全開要接近300W。
烤機功耗更是驚人,只開小核僅為123W,比只開大核低了33W,而全開達到了驚人的350W。
能耗方面,小核表現更是喜人,單線程下比大核、全開分別低了18%、24%。
多線程下,大小核差不多,但比全開低了20%。
總體而言,大小核設計目前的表現是值得肯定的,一方面確實大大強化了多線程性能,另一方面對于功耗控制又有很大的貢獻。結合適當的系統支持、電源管理,大小核的效率不是問題。
雖然它本質上源于Atom凌動架構,但性能已經比美前兩代的主流架構。
這也難怪,Intel會將這種混合架構作為長期策略,明年的Raptor Lake 13代酷睿還會進一步加強小核設計,包括更多小核心。